行走在老城厢,寻觅历史演变痕迹。
被称为“上海的根”的老城厢,文物古迹众多,名园,名人住宅,会馆,公所集中,除了著名的豫园,老城隍庙,老城墙大境阁等,还有徐光启故居“九间楼”,深宅大院内精美的“书隐楼”等一批古迹遗址。其中,列为国家,市,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21处,保护建筑5处。虽然几经变迁,这里渐失了古时《清明上河图》般的市井喧闹,但是,人们仍可从老城厢的一砖一瓦,寻觅历史演变痕迹。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成为上海本土文化的唯一传承地,迷宫般的老城厢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上海沧桑兴衰的缩影,这里是近代上海的发源地,是申城的“根”,是上海作为一座大都市的起点和基石。
老城厢乃硕果仅存的呈现“本土文化”历史风貌的建筑聚集地。老城厢留存有上海700多年城市发展的历史痕迹,集中体现了清末民初以后上海的传统城市生活面貌和四方杂处的市井百态。这是一片最上海,却越来越不像上海的古老城区。在上海城市化的进程中,老城厢的市井文化是唯一的传承。老上海的石库门、里弄房在这里放眼皆是,目前最具老上海情结的市民在这里世代扎根。老城厢风貌保护区主要由人民路、中华路两条环状道路围合而成,面积约2平方公里,区内街道交错密布,巷弄蜿蜒曲折,建筑类型众多,为典型的传统城市格局,也是上海中心城区唯一一处以上海传统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老城厢的街巷路名是有着书卷气的;梦花街,松雪街,吾园街,望云路......不经意间就昭示着岁月的风霜,念起来也是韵味十足的。老建筑,老街区,老街巷,老弄堂,老路名,老地段,老场所,老环境,都是老城厢内具有本土结构和肌理的特征,反映了地域特有的环境风貌——这些都是老城厢的支撑。换言之,老城厢的历史积淀,文化内涵,风貌特征等都留存在这些具有悠长年代的有价值的老环境里,融汇在久居此地的平民百姓的寻常生活中。上海老城厢目前还保留着历史遗留下来的众多遗产,形成了老城厢所特有的历史,人文景观风貌。
[本贴版权归原作者及浦江情社区共同拥有,转载请申请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