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穷草根影视人”耗时8年弘扬无私大爱(来自中老年时报
倾尽家财拍“白方礼三部曲”
第三部曲《幸福快车》全国上映 展现“白方礼们”的可贵精神
本报记者 孙桂龙
李佳伦(右)在拍摄现场。孙桂龙翻拍
电影《幸福快车》近日在全国院线上映。至此,被称为“中国最穷草根影视人”的51岁天津制片人兼导演李佳伦,历经8年艰辛,终于使得电影“白方礼三部曲”全部与观众见面。
从兰州参加完电影首映式后,李佳伦立刻赶回天津照顾身患糖尿病的女儿。昨天,他在病房接受了记者采访。
卖掉唯一房产拍电影
“白方礼老人离开我们11年了,可每当提起‘白方礼’这个名字,我便心潮起伏,难以平静。”李佳伦表示,多年来,他把自己的全部家产、心血都倾注在了这位善良老人的身上,因为老人用汗水筑起了支教丰碑,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李佳伦回忆,1994年冬天,他第一次接触白方礼,对自己和老人握手的情景印象深刻,“白方礼的双手虽青筋凸起、老茧很厚,却很有力量。他用一个破饭盒装着蹬三轮车挣来的收入,当得知这些收入将全部捐给贫困学生时,我顿时感慨万千,敬意油然而生。”自此,李佳伦经常与白方礼联系,默默跟踪记录老人无私奉献、支教助学的经历。
2005年,白方礼因病去世,李佳伦闻讯悲恸不已,下决心将白方礼的事迹拍成电影,让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薪火相传。此后,他每天埋头写剧本,一写就是两年多。2007年,《白方礼》启动拍摄时,李佳伦遇到资金难题,在到处寻求资助无果的情况下,他辞掉稳定工作,拿出全部积蓄,并卖掉家中唯一的房产凑了60多万元经费后,背着铺盖卷就住到了剧组。他自任制片人兼导演,请老艺术家黄少泉出山饰演白方礼,组建起演员班子。转年1月,电影《白方礼》成功开机,历经8个半月的艰苦拍摄终于定档。影片再现了白方礼老人数年如一日冒着酷暑严寒蹬三轮车挣钱资助贫困学生的场景,将老人质朴勤劳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2008年9月10日,影片一经上映便轰动全国。央视电影频道连续两年在教师节当天播放《白方礼》,亿万观众记住了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
影片获得国际大奖
首次自费拍摄电影成功,激励了李佳伦,他再次投入创作,并找亲朋筹集钱款,于2011年执导拍摄了白方礼系列电影第二部——《麦积山的呼唤》,并于次年2月封镜。该片讲述了被白方礼资助的贫困孩子,在出色完成学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返回贫困乡村从教的感人故事。2014年9月,这部电影获得第十一届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教育片”大奖。
2015年,李佳伦再执导筒,一气呵成拍摄了白方礼系列电影第三部——《幸福快车》,并亲自演唱主题曲《心歌》。在甘肃省天水地区的鼎力支持下,该片于今年7月1日在兰州首映。影片讲述了“白方礼们”的故事:受到白方礼精神洗礼,社会上涌现了数以千计的“白方礼”,“白方礼们”在各自领域用实际行动传承了老人的无私大爱。至此,“白方礼三部曲”全部上映。
“白方礼老人用连续十多年蹬三轮挣到的收入,圆了300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我坚守8年窘迫生活,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为白老拍电影,就是要将这位可敬老人模范支教、奉献社会的精神传承下去。白方礼老人是天津的名片,是无私大爱的符号,是当之无愧‘感动中国’乃至‘感动世界’的人!”李佳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