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马桥古文化遗址
早就听说考古界流传着马桥古文化,一直想去看看马桥古文化遗址。查了一下地图,遗址座落于上海市闵行区北松公路花王路口,今天天气晴好,所以决定去考察一番。乘地铁,公交车非常方便就到达!
上海马桥文化遗址位于闵行区马桥镇东俞塘村,南面紧靠俞塘和东边紧靠竹港河的汇合处。1959年12月7日,当时马桥公社联工六队社员挖掘粪坑,在1.5米左右深处发现鹿角和红色印纹软陶碎片。10日,上海重型机器厂于俞塘北岸用推土机取土,在1.2米左右深处又发现大量的印纹陶片以及少量的石器。
经挖掘和考证,上海县博物馆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确认为是古文化遗址。遗址的发现,引起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的关注和重视。1960、1966、1994年和1997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先后4次对遗址发掘,发掘面积5139平方米。1994年的挖掘为上海考古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的发掘,历时一年多,开挖面积达1800平方米,发掘和研究工作都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通过前后4次的发掘,探明遗存可分为5层,第一层是明清时期文化遗存,第二层是唐宋时期文化遗存,第三层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遗存,第四层是夏商时期文化遗存,第五层是距今4000余年的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遗存,再向下为南北向的古海岸线遗迹。
古书上称为"冈身",岗身即古海岸遗迹。马桥古文化遗址处在岗身地带上,出土了一大批青铜器、纹印陶器、石器等珍贵文物,为上海古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实物,为研究上海地区的成陆年代和文化历史提供了确凿的证据,遗址的发现,将上海一带的历史推前了2000多年,同时这个遗址的发现再次的说明上海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古代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及生产活动的状况,对研究上海的古代历史有很高的价值。
马桥古文化遗址,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重要性。距今5500年,马桥遗址已经形成陆地。从菘泽文化至良渚文化过度时期,先民们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至夏商时期,成为环湖地区面积最大、最具有当时社会生活面貌的典型村落,总面积超过150000平方米,范围之大为同一时期遗址所罕见。春秋战国至唐、宋、元时期,这里一直是先民们的定居地。遗址第四层马桥文化遗存,是太湖地区一处最重要、最典型的夏商时期(距今3000余年)的文化遗存,范围之大为同一时期遗址所罕见。1978年夏在庐山召开的"南方印纹陶学术讨论会"上,将夏商时期的太湖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区,已有学者提出"马桥文化"的命题 。因马桥遗址发现较早,文化遗存最丰富,具有典型性,1982年被考古学界定名为"马桥文化"。1977年遗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遗址。